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長安汽車馬征鯤:中國汽車設計春天已不遠

網易汽車3月28日報道 2010年11月15日,原上海汽車技術中心設計總監馬征鯤加盟長安汽車(微博)集團,出任總裁助理、研究總院副院長一職,負責集團全球造型設計工作。在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徐留平的支持下,馬征鯤使造型設計部門成為與工程和市場部門平級的單位。這與國際主流的研發架構一致,是中國汽車設計行業在體制上的創舉與突破。隨著馬征鯤入主長安汽車5個月有餘,網易汽車有幸在長安汽車北京研究院對其進行了網媒獨家專訪。


長安汽車馬征鯤暢談入主長安汽車後的感想



網易汽車:您從上海汽車決定去長安汽車,是基於怎樣一種考慮呢?

馬征鯤:我從上汽到長安,我對上汽的體系可以說是非常熟悉了,我在上汽集團既幫助過他們的合資品牌(上海通用),又幫助過他們的自主品牌(上汽榮威、MG)。說到長安汽車對我的吸引力,首先我一直認為我們中國的(汽車)設計一直沒有做順,我們的設計跟工程是一個相互包容的關係,設計是工程的一部分、是一個子集,而全世界都不是這樣操作的。表面上全中國都是這樣的做法,是很正常的現象,沒有什麼問題,而實際上全世界除了中國都不是這樣(設計汽車),大的主機廠,如通用、本田等都是(設計與工程)獨立分開來操作,因為這種包容的關係,使得設計工作開展不是很順利,尤其是資源的使用上。例如我們需要一個很大的Studio(設計室),18個平臺的位置,14000平方米,在上汽已經建好了,這樣大的一個投資,包括土地費用,是上億的投入,而工程背景的人很難理解為什麼設計團隊要這樣大的一個資源。而從設計角度來講,要開發這麼多的車,設計團隊就是需要這些資源。美國通用從50年代就已經有這樣的投入了。在這一點上,長安汽車已經能夠投給我這樣的資源投入,從董事長開始就非常支持。我比較喜歡長安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它是真正踏實認真做產品開發與自主品牌的一個企業。


網易汽車主持人王雲龍(左)與長安汽車馬征鯤(右)


網易汽車:您認為設計團隊在整個汽車企業當中,應當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地位?目前來講,長安汽車相比上海汽車肯定是給您更多的權力與資源去施展,您覺得達到心理預期了還是認為仍然存在繼續上升的空間?


馬征鯤:從資源的角度講,我的心理預期應該說已經達到了。作為一個好的設計管理人員,可以從任何一個起點開始,我初到上汽時,畫車畫得很好、經驗豐富的設計人員一個都沒有,多數是剛畢業兩三年的學生,這是零起點的起家。即使是更早些在泛亞的那段時期,起點也是非常的低。我認為我對長安汽車開始的期望值很低,並不需要一個龐大的團隊等待著我來管理,我認為也不現實,好多公司也根本沒有這樣的條件。反觀長安汽車實際上有一個非常強大的設計能力,它的總資源人數是中國第一,那是因為在海外有100人的團隊,義大利、日本的都有,在國內的上海、重慶和哈飛總計也有近100人的團隊。長安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得還是非常迅速的,設計實力已經有一定的基礎,現在的問題就是怎樣把資源整合好、管理好,符合長安汽車的發展目標,這也是我主要的工作任務。


榮威E1電動車


概念車海貝


概念車葉子


網易汽車:一個嚴峻的現實是國內車企過度依賴海外團隊,不重視國內設計團隊的培養,瞧不起國內設計團隊的作品,這會不會給您的工作帶來比較大的壓力?


馬征鯤:壓力肯定是有,這一行業,中國的這一代設計師要比美國今天的設計師做很多倍的工作。企業對設計師的定位不清晰、很低,認為設計師的作用認識得朦朧,不知道該分配給設計師怎樣的權利、地位和資源。這種向人們解釋的工作是非常多的,在企業當中需要跟各個部門解釋各方面的需求,工作非常龐雜,一邊在做設計工作,一邊還得做設計教育的工作。所以壓力確實是很大的,要花很多時間讓人們去理解這些“新鮮的”事物,而在海外完全不會有這樣的顧慮。


網易汽車:有媒體認為,您從上海到長安,對中國汽車設計界而言,是一個重大的轉捩點,您認為中國設計團隊何時能夠迎來春天?

馬征鯤:我認為中國汽車設計,如果說現在是冬天,所謂春天或冬天,差異並不在細節上、也不在工資水準上,關鍵在於組織架構上。組織架構合理,一切都會理順,簡單地說就是讓專業人員去管理設計還是讓非專業人員去管理設計。我國現在的汽車企業,到現在仍然是學車身底盤、發動機的這些工程技術人員來管理設計決策,這些人員並沒有在海外大型汽車企業管理設計的能力和經驗。他們想像中在設計上已經做出了足夠的投入了,因此作出的設計決策並不是很客觀的、正確的。而在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副總朱華榮等高層都接受我的這些理念,可以說這些突破點的要素已經具備了。我覺得春天已經不遠了,但是究竟還得多久才能迎來,我也不好說,一切都要等到我們的新車推出之後。
返回列表